订单在,这就是李天明的底气。 别的厂生产的产品,离不开国内的销售渠道,就算是出现了押款的情况,也只能咬牙接着继续做。 因为只要生产,企业就还有活路,一旦销售渠道断绝,产品滞销,最终导致停产的话,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而且,要么是国企,要么是大集体,赔也不是赔个人的钱,最多工资发着费点劲。 所以也就形成了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这种互相欠的三角债。 如今这种现象在企业之间非常普遍,原本应该去跑业务的销售人员,现在全都成了讨债的。 一到年底,业务员们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讨钱,那些欠债的,要么躲起来,要么干脆就穷横穷横甩出俩字——没钱! 上一世,一直到90年代,这种三角债更是发展到了几乎无法遏制的程度,哪怕明明口袋里有钱,也不愿意给。 他能欠债,我为啥不能欠? 就这么拖来拖去的,把大家都给拖死了。...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