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断扩大的“服从国家目的的教育”
banner"
>
池田
正如刚才顾先生所说,“百日维新”
或称“戊戌变法”
因为守旧势力的反扑夭折了,这是一大憾事。
而日本在幕藩体制终结以后,不仅引进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教育上进行了西方式的变革。
从制度上来看,日本的近代学校制度是在1872年迈出第一步的,“国民教育”
的时代正从这时开始。
其后教育的发展则逐步从属于国家目的,正如森有礼所说的“成一国富强之基”
[57]。
学校虽然教授欧美的新知识,但教育的主干则贯穿着教条的道德主义。
1890年制定的《教育敕语》这样说:“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济世世厥美,此我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实存于此。”
以这种国家主义的道德为支柱,培养“国民”
的教育体制建立起来了。
当时,虽然也引入了讴歌内心自由的德国学者赫尔巴特的教学法[58],但在这个思想成为主流之前,学校教育已变为以《教育敕语》为代表对臣民进行的忠孝道德的强制。
顾
日本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文化,大力引入西学,发展教育,开启民智。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不久,就紧接着改革学制。
1870年3月,依照欧洲学制,明治政府制定了大学规则和中小学规则。
正如池田先生所说,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其间虽有“国学派”
与“汉学派”
的反对,但结果还是洋学占了上风,在文部大臣森有礼的主持下,建立了天皇制近代教育体制。
还有一点,德国的国家主义迎合了日本“富国强兵”
的思想。
当时掌握实权的伊藤博文力主学习德国,以德国的国家主义排斥欧美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1890年天皇颁布《教育敕语》,又强调天皇的德化和臣民的忠诚,把儒家道德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到后来走上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穿越为嬴政亲弟的嬴成蟜,本想在皇兄羽翼下体验下纨绔生活。从没想与嬴政争皇位,他是个惫懒性子,当皇帝哪有当皇弟来的快活?他只想当个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咸鱼。可当大侄子嬴扶苏被贬上...
推荐我老公鑫扬笔伐新书超级螳螂进化系统我已经看了,很不错的天地灵气再度回归大地带着系统重生的徐白化身藤蔓遮天蔽日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拥有无限进化靠...
副乡长林小冬晚上偶然遇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受到骚扰,仗义出手,解救上司于危急之中,就在女上司即将以身相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