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道经》
banner"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是《老子》全书的总纲,是对“道”
这一最高范畴的本质的论述。
道是什么?道是客观存在的、无限的、永恒的,因此是“恒道”
或“常道”
。
人们可以认识道,但是因为道是无限的,因此人不可穷尽对它的认识。
人对道的认识是有限的,人表述出来的道更是有限的,因此不是“常道”
。
人不断地认识道,可以无限地接近“常道”
。
人类的认识正是在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发展。
老子在本书一开始就抓住了人类认识与客体存在之间的关系,并且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永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因为它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本质之间还有差距。
我们应该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使自己离客观真实的道愈来愈近。
道不是某一具体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切具体物中的最一般的本质。
它就是物质存在。
人们看不见它,听不到它,摸不到它,因为它是无形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无”
。
但是“无”
不是没有,不是零;相反,它是有,是最大的有,是无限的有(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是“有”
。
一切具体的存在,大如有形之天地,都由无形之混沌而来,所以无(形)是“天地之始”
。
一切具体物都从混沌的“有”
形成,所以有形是“万物之母”
。
老子的这一思想十分伟大,它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表述了物质存在与具体物之间的关系、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是无与有的统一。
我们要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就必须超越具体的有形,注意从一般中去把握;我们要认识具体物的特征,又必须从具体的有形入手,不能主观臆测。
在某些哲学中,物质与规律是两回事,本原与本体也是分离的。
老子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把物质本原本体与规律高度统一起来,这就叫“同出”
。
这种统一的道理是深奥的,至今还有人不解,可以说是很“玄”
。
物质本原、本体、规律本来就是统一不可分的。
有人坚持认为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懂得物质本原、本体与规律的统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大楚国,妖邪四起。这个世界,有武夫,有道佛,有妖物,有诡异。徐白穿越而来,地狱开局,身处匪寨牢房。当危及来临时,他发现自己的悟性不太对劲。观摩墙壁无名刀...
...
...
...
...
火柴男,也敢不要本小姐?她凝眸嘲笑,为夫体壮,不是火柴,不然试试。一个病秧子,竟然如此大言不惭,好,试试就试试,新婚命短,别怪她辣手摧夫。黄狼送来的弃婴,成为调香世家的嫡女,舅父惹来横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