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前言
banner"
>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与哲学有关的文字,我写了不算太少。
与那些冗长并且常常有些晦涩的“论文”
和“著作”
相比,似乎还是几篇非专业的杂感随笔,更能向家人和朋友显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还稍微有一些价值。
于是,趁着北师大出版社编辑饶涛先生约稿的机会,把自己发表过的非专业短文浏览一番,从中选择出一些,再加上未曾发表的少量文章,组成读者面前的这本集子。
这本集子的主题是对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也可以说是对一些非哲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套用一位伟人的名言,我的观点大概可以作这样的表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讨论哲学的问题,而问题在于讨论非哲学的问题。”
要问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我希望不仅在本书第一篇文章“哲学: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业”
中,而且在书中的其他文章当中,都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对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等非哲学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就是本书书名“求知明理”
的意思。
说哲学思考是为了“求知明理”
,或许会使有些希望用哲学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和终极关怀的人们感到失望。
但我确实想表明,在我们这个时代,仅仅依靠我这样的人的能力,是已经很难指望哲学还能像宗教那样,一手颁布这个世界的意义,一手提供另一世界的许诺了——尽管像其他任何专业一样,甚至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对于以虔敬态度来从事它的人们来说,哲学依然可以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内在意义。
本书名曰“求知明理”
,还想要强调这样一个想法,即书中的文字,以及类似的其他文字,与艺术作品属于不同的范畴。
同样套用一位哲人的名言,讲理是学术作品的首要价值,正像靓丽是选美女郎的首要价值一样。
学术作品靓丽一些当然最好,就像选美女郎若讲理一些也是锦上添花,但在评价某篇文章、某部著作或某位学者之工作的时候,仅仅说“漂亮”
或者“差劲”
,说“很棒”
或者“很糟”
,至多能当做评价的一个部分,而不能算是评价的全部结论。
书中选入的文章写作于不同时期,因此文章的内容与一些具体的事件和现象会有一些特定的联系。
但我希望,在议论这些事件和现象时所依据或涉及的道理,并不完全局限于特定的语境。
童世骏
2010年2月3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大楚国,妖邪四起。这个世界,有武夫,有道佛,有妖物,有诡异。徐白穿越而来,地狱开局,身处匪寨牢房。当危及来临时,他发现自己的悟性不太对劲。观摩墙壁无名刀...
...
...
...
...
火柴男,也敢不要本小姐?她凝眸嘲笑,为夫体壮,不是火柴,不然试试。一个病秧子,竟然如此大言不惭,好,试试就试试,新婚命短,别怪她辣手摧夫。黄狼送来的弃婴,成为调香世家的嫡女,舅父惹来横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