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释读与评点 春闱合肥中四人(第1页)

[释读与评点]春闱合肥中四人

banner"

>

李鸿章写这封信时,已获知此科春闱的结果。

其家乡县份合肥就有四人得中,信中说“向所罕有”

这四位骄子,侄儿经畲之外,还有江、万、黄氏三人。

其中万氏是万年清之子国钧,信中说其“因字不佳,拟告停殿”

,就是说,因字写得不好而被停止参加殿试。

看来,当年字写得好赖,与科名次第甚至人生命运,大有关联。

前曾提过有一届殿试,有叫王国钧的因为名字与“亡国君”

谐音,便被抑之三甲之列。

若这么说,“万国钧”

也有点类似,他不致因为这个被停殿试吧?这权当插个花絮。

实际上,当年科考固然弊情多有,甚至可以说黑幕重重,可严格、公平的一面也有,试想,像李鸿章这样权贵的儿子,也得凭考试,不是看老子就能照顾过关的。

侄儿经畲的获中也是凭成绩。

至于对经述儿的落选,李鸿章也没有怨天尤人,明言是因“他平日用功总未精密,场中故易粗心”

,怨不得别人。

考试结束,结果已明,经方兄弟们要酌情有自己的铺排了,自然先得回津门家里。

对于返程,李鸿章信中做了安排,水、陆兼取而酌配。

鉴于经方信中告知,其拟十六日和经述一同往醇亲王处拜辞,李鸿章特别嘱咐了见面和告辞礼节,告诫不要做错。

又告明,醇亲王如传见,必问伦道呵的事情,而自己致其电报“今已半月无复电,不谐可知”

又说汇丰洋人已有传闻,“谓外洋借银不借镑,恐难做到,利亦过轻”

总之,不论是债权方还是债务方,都要从各自利益考虑,正如信中所谓,“我借镑恐还镑时长(涨)价,犹之彼借银恐还银时跌价,且银两转运费多,不能爽手”

云云。

这时李鸿章也把不准局面之脉了,只得“且看后来消息如何”

最后告诉经方,似不必急着引见,估计“引后谢恩,恐将召对”

,让经方有所准备。

至于谋职“指省”

江南的事情,说那里“人多于鲫,到省后亦大累赘”

,并且有兄弟间照例章回避的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