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因为出乎意料,当然难忘
banner"
>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识字,遇见了很多带虫字旁的生字词: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原本,他带着我们读几遍,分析一下字形,就可以过去了。
可是读着读着,他的声音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听不懂的发音,不知道在说什么。
看我们一脸茫然,他坏坏地笑着说他刚才念的是方言,说的是这些东西在他老家的称谓,他再读一遍,让我们仔细听,猜猜看是什么。
有些比较容易,听着音估摸着我们能猜出来:
“织主”
(音),我们猜是“蜘蛛”
。
他笑着说对了。
有些就难一点了:
“胡杨贴”
(音),猜过几遍后,我们确定是“蝴蝶”
,他夸赞我们厉害。
可是,更多的就不知所谓了:
“卡玛露”
(音)是什么?
“洒样”
(音)是什么?
“你子”
(音)是什么?
“含却”
(音)是什么?
他的家乡方言很土,音很重,猜起来真不容易。
我们索性瞎蒙,一个个兴致勃勃。
猜完他的之后,有人说也要讲自家方言,不过,只有小Q、小Y、小X同学上来秀了广东话、江苏话和东北话,其他人都不会说方言,只会说普通话了。
想想真可惜。
这节课带给我很大的冲击,直到我长大了稍懂事一些之后,还会记起那节课上方言的声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他用家乡方言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那浓重的方音,那自由奔驰的语言节奏,像鼓点一样敲击着我的心。
每到这时,我总不免想得很远很焦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民族的东西会丢失;科技的高度发达,民间的东西会丢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文明也在逐渐萎缩,我们的长辈那一代是边长大边抛弃,我们这一代,抛弃得更彻底,且毫不留恋、毫不在意。
在他的课堂上,这些不经意的尝试,悄悄透露了他心中的一些小秘密——且把方言拾起,找回我们失落的根。
曾经在电台节目里听到过主持人对他的采访,主持人问他寒假怎么过,他建议带孩子回老家,多接触乡间保存得相对完整一些的民俗文化。
随后,主持人邀请他用方言说一段忙年的童谣,他张口就念“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声音清亮,乡音浓重,没有丝毫的扭捏。
乡音朗朗中,时光恍惚,童年的记忆一定填满他心头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穿越为嬴政亲弟的嬴成蟜,本想在皇兄羽翼下体验下纨绔生活。从没想与嬴政争皇位,他是个惫懒性子,当皇帝哪有当皇弟来的快活?他只想当个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咸鱼。可当大侄子嬴扶苏被贬上...
推荐我老公鑫扬笔伐新书超级螳螂进化系统我已经看了,很不错的天地灵气再度回归大地带着系统重生的徐白化身藤蔓遮天蔽日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拥有无限进化靠...
副乡长林小冬晚上偶然遇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受到骚扰,仗义出手,解救上司于危急之中,就在女上司即将以身相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