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心底的马勒
banner"
>
我无意中取出马勒《第四交响曲》(马泽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本),把它推入机器里。
这盒唱片在书架上尘封了很长时间,是我购买的第一盒马勒交响曲,随后被马勒《第五交响曲》所代替,原因很简单,马勒“第五”
里面有更多突破常规交响乐的东西,大开大合的交响旋律应和着听者情感的波动。
相对来说马勒“第四”
较为浪漫,它源自于马勒歌曲《少年魔角》,仿佛一颗虔诚的心做了一个关于天堂的美梦。
聆听马勒,聆听内心,从“马一”
神与自然的应答开始,“马二”
有复活元素,“马三”
是人的苏醒,“马五”
哀艳与弃绝,“马六”
的三次命运打击,暧昧“马七”
,圣歌“马八”
,一路下来,直到恋恋风尘的“马九”
,对“马四”
我只能贴出宁静天国的标签。
马勒在钢琴上弹奏了《第四交响曲》片段,阿尔玛说其声如海顿。
海顿者,古典之谓也。
《第四交响曲》是马勒九部半交响曲里中型篇幅的抒情性歌谣。
“马四”
成为我新年以来听得最多的一张唱片,有时候事情往往是这样,它不容你设想,又出乎你意料。
我反复聆听,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我此刻听到的音乐有别于前次,停顿数时再听,居然又是番味道,如此反复不厌倦。
第三乐章管乐齐鸣,定音鼓敲下去,让发烧友们直呼过瘾。
末乐章《天国的欢乐》中女高音凯瑟琳·巴特(KathleenBattle)的演唱缥缈婉转,把个天国之音传递得苍茫一碧、直抵人心。
一部“马四”
已经完整地代表了马勒:三个乐章加上一个诗篇(女高音),马勒吸收声乐元素进交响乐(“马二”
、“马三”
、“马四”
、整个的“马八”
),反对者说马勒使用糟糕的戏剧化亵渎了交响乐,拥护者则说马勒开创了贝多芬交响乐之后的道路,无论反对者还是拥护者,在马勒超长的交响乐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仿佛泛滥堆砌而又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乐句,我们难以割舍马勒,在音乐停歇的瞬间,撕心裂肺的铜管乐和优柔寡断的经过句都成为幻影后,自言自语道,刚刚漫游了一回马勒世界。
2012年1月2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