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艺术的文化维度(第1页)

第四章艺术的文化维度

banner"

>

在前一章里,我们分别介绍了迄今已有的主要艺术种类与形式。

从中可以看到,在“艺术”

这个共名之下,人类发展出诸多与自身感知觉、性情、趣味相适应的独特领域,并形成了各自的特征。

而我们在欣赏这些艺术形式时,通常能将对其特征的认知内化为一种“无意识”

,自如地实现在各门艺术间的心态转换。

比如,分别观赏同一题材的纪录片与传记故事片,我们会自觉地把前者的内容当做是历史的真实,而对后者的关心则集中于作品表现力和对“人性”

的思考。

很显然,在观赏者和不同的艺术样式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而也正是这种默契将观赏者引向不同的审美判断与认知目的。

进而言之,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人们同样有一种标准或“自由转换”

的东西维系着群体性的默契。

譬如一个“话痨”

,喜欢逢人就说、高谈阔论,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不得大伙待见;可是如果他是站在话剧舞台上,我们便非但不会厌恶他的造作,反而是点头称许,并细致琢磨这话里话外或许还有什么深意。

可见艺术与说话语境、默契关系直接相关。

再举一例说,当我们在湖滨公园看到一把金属椅子,我们很自然认为这就是一个便民设施,尽管它的形貌不同寻常;而当看到椅子边有个铭牌,铭牌上刻有某位著名艺术家的名字,譬如“亨利·摩尔”

(图4-1),我们立即会把它看做是一件现代雕塑艺术品。

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不管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生活品,也不论大家彼此的认知、性情或趣味有何差异,仿佛我们对艺术的内涵、标准、价值具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先天共通感”

窃以为,这种所谓的“先天共通感”

其实并不神秘,它关涉的是艺术自律属性之外的他律性问题,即艺术的文化维度问题,具体说就是艺术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如何定位、艺术有何价值功能使其在社会文化中如此重要、艺术对于现实人生的优化与美化究竟能起怎样的作用,如此等等。

类似这些艺术中的文化问题,将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图4-1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万界大债主

万界大债主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