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笔墨疏朗的空间——《鹊华秋色图卷》
banner"
>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图5-8)所描绘的是济南黄河边的鹊山和华不注山。
一座山如尖峭的三角形,一座却如一个大圆馒头,形成鲜明的形体对比。
画面中树木、屋顶、缓慢走着的动物、山顶,用了青绿、淡红、黄等颜色,形成了色彩浓艳靓丽的秋色。
画面中的山、地形的变化,垂柳,基本用“披麻皴”
,但画面中的笔线,则有书法笔法的含蓄韵致。
施墨干湿并重,涩滞与淋漓间出。
这些笔法用墨,使山、树木、土地、动物、水、舟船、人物,无光而形体朗明,体现出了它们的质感和形体,显示一种澄明的光感。
正是这种澄明的光感,加上画面空间布局的开阔疏朗,使整个画面在绚烂中有一种淡爽的寂静宁谧。
图5-8《鹃华秋色图卷》(纸本设色)
这幅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不朽之作。
它的用笔意趣、设色、空间布局、画面整体所形成的韵致等,成为元代画家的楷模,也是后世画家追随的依据。
中国画没有透视,不直接用光来阐释空间和构成空间。
但大家在这幅画中,却明确感受到一种无光的朗明,仿佛事物本身借助于画家的笔线在显形中自身有光似的。
这是中国笔墨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画笔墨的精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