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略论旧注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价值与地位
banner"
>
湖北大学周德美彭忠德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各高校历史专业所开课程与古籍相关的陆续有中国历史文选、古代汉语、训诂学、文献学等。
其课时充裕,将近400课时,因而教学效果良好。
20世纪90年代,古代汉语、训诂学大都被压缩掉,中国历史文选和文献学的课时维持在200左右,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结构改革,大部分学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课时又被进一步压缩,大都降至100课时以下。
所以教学时间高度紧张,教学效果已经很难保证了。
为今之计,做好教材结构调准,做好课堂延伸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这当然要从多方面努力,但笔者以为,培养学生阅读利用旧注(即民国及其以前的注释)的能力,可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看来,旧注既是古籍阅读利用的便捷工具,同时也是各类知识的渊薮,并且还是学术研究的嚆矢。
它应该在历史文选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