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部分 气习俗(第1页)

第三部分节气习俗

banner"

>

念奴娇中秋

[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祭月节

祭月节最初定在秋分,而不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日。

自周代起,天子在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但是,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年年不同,而且八月十五的月亮往往比秋分日的更大、更圆。

后来,祭月节就改为八月十五日,民间会举行丰富的祭月活动,到了唐代,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

明清两朝,皇帝于北京月坛祭祀夕月夜明神。

在北京、天津等地,中秋日家家供奉“兔儿爷”

相传很久以前,北京城里闹瘟疫,嫦娥从月宫看到后,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治病。

玉兔手到病除,治好了很多人。

他不要人们的金银报酬,只借来不同的衣服穿。

为了尽快消灭瘟疫,玉兔骑上老虎、狮子、鹿或马,走遍京城内外的每个地方。

这些形象后来被人们用泥塑制作出来,渐渐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中秋应节玩具。

候南极

候南极,就是等候南极星的出现。

南极星又称老人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等,实际上它离真正的南天极还很远。

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只有在秋分后才有看到南极星的机会,而且需要运气或很强的技术性才能捕捉到。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汉代,皇帝在秋分日的黎明时刻,率领百官到位于国都南郊的老人庙祭祀南极星,并等候它的出现。

倘若有幸见到,就视为国泰民安、老人长寿的吉祥征兆。

渐渐地,祭祀南极星与尊老美德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古人借此祈愿老人福寿安康。

粘雀子嘴

旧时在秋分这天,一些地方的农人按照惯例放假休息,还要像过节一样吃汤圆。

包汤圆时会特意留下一些面团,不用包馅,揉成十几或二十几个圆溜溜的小团子,和汤圆一起下锅煮熟。

这些实心的小团子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粘雀子嘴。

人们把小团子一个个叉在细竹竿上,立在田边的地坎间,据说当馋嘴的麻雀来啄食时,黏糊糊的小团子就会粘住它们的嘴巴,让它们再也不能偷食庄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