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九章(第2页)

第五十九章

banner"

>

老子继续谈治理和治理者。

他在这一章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概念“啬”

“啬”

是什么意思?

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说:“是啬本收藏之义,衍为爱而不用之义。

此啬字谓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归于无为也。”

那么,这个“啬”

字在治理上的意义就是“及早地储存而不浪费”

表面上,这与农民的生态方式差不多,因此农民有时也被叫作“啬夫”

但深入地来看,及早地储存而不浪费也正合乎道。

所以连那么早的韩非都说:“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啬”

,来自爱惜。

爱惜到舍不得用,不用还在积,这就使爱惜得到了一种令人注目的定型。

这种爱惜、积累,也合乎治理之道。

因此老子开头就说:“治人事天,莫若啬。”

说到治人事天,那么这种爱惜、积累、减耗,首先不是财物,而是德。

积德,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结果就会“无不克”

,“莫知其极”

请看,从一个“啬”

字出发,构成了一整套政治观念。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爱啬政治学”

“积德政治学”

,或者幽默一点,就叫“啬夫政治学”

知道了核心,就可以一览全文了——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整个行文中,除了我们已经解释过的“啬”

之外,还有一个词语障碍就是“早服”

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王弼、高亨说的,“早服”

就是“早返道”

;第二种解释以清代姚鼐为代表,他在《老子章义》中说:“服者,事也。

啬则时暇而力有余,故能于事物未至,而早从事以多积其德,逮事物之至而无不克矣。”

我赞成姚鼐的解释,把“早服”

理解为“早有准备”

理解没有了障碍,那就可以翻译了——

治人、事天,都应该“啬”

由于爱惜到“吝啬”

,就能早有准备,重在“积德”

重在积德,无所不克。

无所不克,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便可以治国。

治国有根,可以长久。

这就叫作:深根、固柢,长生之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