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章
banner"
>
从水,想到了做人。
老子顺着这个思路还要发挥一下。
他要告诉人们,既然天地之道保持着自然平衡,那么,做人就要收敛,不可锋芒毕露、自恃而骄。
在他看来,那些锋芒,那些骄横,在天地之道面前显得十分可笑。
而且,因为触犯了天地之道,必陷险窘。
原文是: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些话,通俗易懂,好读好记,好像并不是出于两千多年之前,而是出于去年或前年。
由此可见,这些句子,已经承受过长久的考验,依然没有过时。
几乎可以不做翻译。
但我一直乐于寻求古今句韵之间的转换,所以还是用更口语化的现代句子说了一遍,并调理了韵脚:
把持太多,不如终了。
锋芒太锐,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也不可靠。
富贵而骄,自寻烦恼。
功成身退,才合天道。
原文中“持而盈之”
的这个“盈”
字,在世间并不是一个负面字,因而更值得警惕。
它的含义,不管是充满、圆满,还是旺盛、无缺,都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但依照老子哲学,一“盈”
,就为四周的“不盈者”
提供了抢夺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天地之道也容不得世间重心倾侧,必然会以果断方式来维护平衡,甚至不惜矫枉过正。
所以,这个“盈”
,在老子哲学中具有了负面含义。
随之而来,“锐”
、“金玉满堂”
、“富贵”
、“骄”
,也都走向了负面。
于是,这一切都应该停止,也就是“不如其已”
。
这一点,在世俗观念上很难理解,很多人认为只有“盈”
了,也就“盈”
了活动空间。
然而,既然已经装满,还会有什么空间呢?文中的“富贵”
、“金玉满堂”
,是财路上的“盈”
;“锐”
、“骄”
,则是心理上的“盈”
,都是自己对活动空间的剥夺。
不求“盈”
,就要“退”
,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
并不是指有了功绩就彻底消失。
天地之道不赞成“彻底消失”
这样的极端行为,而只要像水一样,以“不争”
的姿态找一个别人不太想去的地方安顿下来,就可以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