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部分节气习俗
banner"
>
冬景
[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热,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迎冬
在古人的观念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四个节气,分别代表四季的开始。
立春日于东郊“迎春”
,立夏日于南郊“迎夏”
,立秋日于西郊“迎秋”
,立冬日则要于北郊“迎冬”
。
立冬前三日,皇帝便开始斋戒,立冬当日,沐浴更衣后,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祭祀冬神玄冥,所有人身穿黑色服饰,车马和旗子也都是黑色的。
玄冥既是司冬之神,也是北方之神,性格冷酷无情,“玄冥”
这个名字就有黑色和阴沉之意。
典礼结束后,皇帝会向百官赏赐过冬的衣物,并向为国捐躯的勇士家属进行抚恤,颁布救济孤寡的政令。
寒衣节
除了清明节,寒衣节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又称“祭祖节”
。
寒衣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通常是在立冬节气期间。
进入农历十月后,寒风阵阵,天气明显转冷,家家户户升起炉火,找出御寒棉衣。
万物萧条,叶落枝枯,勾起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在寒衣节这天,人们要祭祀先祖,凭吊已故的亲人,除了食物、香烛等一般供品外,还要准备用五色彩纸和棉花制成的“棉衣”
,用“烧寒衣”
的方式为先祖送去保暖衣物。
贺冬
贺冬也称“拜冬”
,据说这个习俗始于汉代。
东汉关于农事活动的专著《四民月令》中记载:“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立冬这天,人们带上美酒佳肴,拜访老师和敬重的尊长,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祝愿,一起庆贺冬日的到来。
宋代时,贺冬习俗演变得更加热闹,大家像过春节一样穿上新衣,与师长和亲友互相道贺;民国时又有了新的变化,有的地方会在这天举办拜师会,父母和孩子带着礼物到老师家里登门拜师,老师则会设宴招待。
除此之外,还有办冬学、办冬会等活动,这一传统习俗正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有礼有节的体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